财新传媒
2016年10月31日 19:56

敬告各位读者

  自2006年以来,近十一年来在这里发了大约一千多篇小文,近年来更新越来越少,最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更新了。近期,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国语2017,我的文章以后在自己的公众号首发,拟将“国语2017”分为史话、闲话、书话、图话等栏目。如有读者希望继续读到我原创的文字,可以加我的公众号: 国语2017                                                         2016年10月31日  ...
阅读全文>>
2016年06月24日 15:56

【转】林颐: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转】林颐: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林  【来源:海南日报 】

 

傅国涌《问史哪得清如许》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6-4 】

一段历史,如果被书写得过多,难免会口水与八卦齐飞,反而令大众惘惘不得解而心生厌倦。典型者,如民国史。早在几年前,傅国涌就对“民国热”这个词保持警惕。傅国涌说,“真正重要的是这个时代要给社会更多独立思考的可能,让我们活在真相之中,而不是传说之中”。傅国涌的近作《问史哪得清...

阅读全文>>
2016年06月22日 15:14

哈维尔:当虚伪与谎言充斥着整个社会

【捷克】瓦茨拉夫·哈维尔(Václav Havel) 

【节选自哈维尔《无权者的权利》 】

 

 像“社会主义”一样,“资本主义”也是一个由马克思主义者加以推广和庸俗化的一个概念,我看不出为什么我必须接受它,尤其是对这个概念不费力气地加以运用,是一种喜欢通过接受类似的意识形态标签而使生活简单化心理的典型,并且还和许多具有危险的文明现象联系在一起,它们并不在我的框架之内。

 

虚伪与谎言充斥着社会:官僚政府叫...

阅读全文>>
2016年05月20日 14:33

百年前的小学生作文

读阮毅成先生《八十忆述》,他在小学时代留下的一篇作文吸引了我。他生于1905年,幼时在江苏兴化上过私塾,1917年随伯父、当时有名的律师阮性存到杭州,考入杭县县立第二高等小学。小学时代的老师,给他印象最深刻、也是影响最深远的是两位国文老师,教他写白话作文的张元孟先生,教他写文言文的赵敏栽先生。赵是前清的秀才,不但讲解精详,改作文也十分用心,有眉批,有总评,有圈点。而且每改一字,必说明原因,如果他下次也没有...

阅读全文>>
2016年04月22日 17:32

问史哪得清如许

问史哪得清如许

 

【傅国涌著《问史哪得清如许》,江苏文艺出版社2016年4月版】


王鼎钧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曾有人问一位史家,能不能用简单几句话说明人类全部的历史。结果他拈出了四句话:

上帝教谁灭亡,先要教谁疯狂;

上帝的磨子转得很慢,但是磨得很细;

蜜蜂采了花粉,却使花更鲜美;

当你看见星星时,太阳就快出来了。

这四句谚语,第三句是中国的,其他三句是西方的。第二句尤其让我心动,许多的失望,许多难以释怀、愤愤...


阅读全文>>
2016年03月28日 19:58

报人遗言也沉痛

 

 

1936年9月5日,鲁迅写一篇杂文《死》,一个多月后,他就撒手而去,文中有一句: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可以看作是他对儿子的交代。所以,蔡元培送的挽联就“遗言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1949年4月14日,《大公报》总经理胡政之在上海病故,病重之际,他与儿子胡济生说了许多话,他儿子认为“等于是遗嘱”,其中交代:“我一生是搞政治的,经营了危险的事业...

阅读全文>>
2016年03月01日 11:16

袁世凯称帝之时知识人的思索

袁世凯称帝之时知识人的思索

 “新国民”:

袁世凯称帝之时知识人的思索

 

傅国涌

 

相距三十年,陈寅恪读了吴其昌的《梁启超传》,追想往事,当年他26岁,正担任经界局局长蔡锷将军的秘书,亲历过洪宪称帝一幕,“其时颂美袁氏功德者,极丑怪之奇观。深感廉耻道尽,至为痛心。至如国体之为君主抑或民主,则尚为其次者。”就在此时,在万千读书人心中有着偶像地位的梁启超公开发表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摧陷廓清,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

阅读全文>>
2016年01月27日 15:57

民国史上的建设力

今天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活在当下,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以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民国就是个“黄金时代”。真正的黄金时代是什么?就是一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守护自己的心灵,同时又可以照自己的选择面朝一个更广阔的公共社会,可以去追求自己梦想的时代。民国史上充满了动荡、战争,民国史上有很多的军阀、土匪、流氓,他们都曾经很有权势,这些人我给他们一个定位,叫破坏力。

中国历史一直有两种力量在拉锯,一...

阅读全文>>
2016年01月22日 11:40

雪花一朵一朵开满黑暗、肮脏的角落

在真理的祭坛前

傅国涌

   【按:这是大约三十年前写的文字,今天窗外大雪纷飞,我又想起了二十来岁时写下的这些句子,“绝望的大地总在盼望着,有一个冬天,或者每一个冬天都有一场漫天遍地的大雪,雪花一朵一朵开满黑暗、肮脏的角落,等待奇迹生长出一个纯洁的幻愿。”】

虚荣的花朵,无边无际,不分时间地开放,我来到真理的祭坛前,没有虔诚的香火,没有幻想如火如荼的红烛,天空辽阔得不留下一丝白云。不需要月光的装饰,...

阅读全文>>
2015年10月31日 11:33

胡适为何拒绝组党?

胡适为何拒绝组党?

胡适为何拒绝组党?

 

 傅国涌

 

1946年7月5日,胡适在阔别中国九年之后,回国出任北大校长,其一举一动都受到密切关注。是年9月《观察》创刊号登载了一篇“本刊特约南京通信”《组党传说中胡适的态度》:

胡氏回国后,外界即有胡氏组党的传说,业经胡氏公开否认,然此事非毫无起因者。这几年来,国事日非,一片混乱。人人对于现状表示不满,而一般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所怀有的苦闷,尤其深刻。当今中国,国共对垒,一般...

阅读全文>>
2015年09月24日 14:41

1890一代知识分子的不同选择

1890一代知识分子的不同选择

 

 


189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知识分子,一百多年来对中国的影响之深远,今天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当然,我们会想到1891年出生的胡适之先生,他的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之巨大,从一件事就可以作出判断,1950年代初毛泽东要发起一场旨在肃清其思想影响的运动,光是当时发表的批判文章就有几百万字。 留在大陆的几乎稍有一些知名度的学者都写了批判文章,包括胡适的学生在内,因为不批就过不了关。三联书店当年出的一套批判...


阅读全文>>
2015年09月10日 10:44

真正值得追念的还是人的价值

真正值得追念的还是人的价值

真正值得追念的还是人的价值

 

傅国涌

     七十年前,1945年9月2日,日本在东京湾向同盟国家正式递交投降书,在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亲睹这激动人心一幕的《大公报》特派员朱启平写下了传世通讯《落日》,他在为中华民族洗净自甲午(1894年)以来的奇耻大辱而无比欣喜同时,想到了八年抗战期间,“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

     

      经历过甲午战争以来一系列变革、...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19日 10:16

一个合理社会离我们多远?

一个合理社会离我们多远?

一个合理社会离我们多远?

——读《美丽岛》杂志

 

傅国涌

 

1979年8月,台湾《美丽岛》杂志问世时,提出了“培养新生代的生机、建立一合理社会”的口号,以发行人黄信介名义发表的发刊词《共同来推动新生代政治运动!》说:

今年是决定我们未来道路和命运的历史关键时刻,动荡的世局和暗潮汹涌的台湾政治、社会变迁在在逼使我们在一个新的世代来临之前抉择我们未来的道路。历史在试炼着我们!……

三十年来,国民党以...

阅读全文>>
2015年07月20日 10:56

顧准思想的生命還年輕

顧准思想的生命還年輕

顧准思想的生命還年輕

 

 傅國涌


九九○年代一個重要思想史事件

 

  初遇顧准是在一九八九年五月一日。那天我在北京美術館的一家小書店買到三冊薄薄的《新蒙》叢刊(王元化主編),其中《新蒙二》最後一篇文章就是顧准寫於一九七三年三月二十七日的《希臘思想與史官文化》,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顧准這個名字,此時距他離世已有十五個年頭。但在當時思潮湧動、學運方興的大時代中,他的思考並未引起我特別的興致。直至...


阅读全文>>
2015年07月06日 22:22

为乡土中国招魂

为乡土中国招魂

为乡土中国招魂

——许志华诗集《乡村书》序 

傅国涌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消失,从今往后我们都成了没有故乡的游子。二十几年来,看着故乡在时间中不可抗拒地沦陷,看着钱塘江边那个滋养过他童年、少年时代,给他带来过无数欢欣和哀愁、快乐与悲伤的乡村一点点消失,江潮依然涨落,渡口早已废弃无人,落日无语,月亮无语。离乡并不遥远的许志华多么想挽住这失去的一切,虽然他知道这不可能,但他还是写下了...



阅读全文>>
2015年06月12日 09:51

《无语江山有人物》前言

《无语江山有人物》前言

【按:此文我为新出的拙著《无语江山有人物》所写的前言,出版时有删节,这是全文。删去的文字用红色标出。这也是时代的深深无奈。】


 

1906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这个消息带给中国的震撼不亚于八年前的戊戌变法。23岁的宋教仁却不相信清廷真有诚意,当年10月8日他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写下大段日记,议论此事,认定清廷不可能走上开明专制和立宪之路。在他眼中,满清皇族连普通知识也不具备,有的甚至不通汉文,游荡淫乱,依...


阅读全文>>
2015年06月05日 16:25

“收集照片便是收集世界”

“收集照片便是收集世界”

“收集照片便是收集世界”

——为《老照片》一百期而写

 

傅国涌

 

记不得最早我是在哪一年哪个书店发现了《老照片》,大约2001年丁东先生就介绍我与冯克力先生有了联系,自2002年起为《老照片》写稿,到2005年,前后为《老照片》写过几年的稿子,有一阵子几乎每期都写。即使此后没有写稿了,与《老照片》的联系也没有断,每期《老照片》几乎都是必读的。岁月更替,年纪越大,我对《老照片》的喜爱也与岁俱增。很多刊物...



阅读全文>>
2015年05月14日 15:04

吴宓先生的悲痛

吴宓先生的悲痛

吴宓先生的悲痛

 

傅国涌

 

 

   1923年7月6日,吴宓先生在东南大学写信给哈佛大学的业师白璧德教授:

   “自从我回国后两年,中国的形势每况愈下。国家正面临一场极为严峻的政治危机,内外交困,对此我无能为力,只是想到国人已经如此堕落了,由历史和传统美德赋予我们的民族品性,在今天国人身上已经荡然无存,我只能感到悲痛。我相信,除非中国民众的思想和道德品性完全改革(通过奇迹或巨大努力),否则未来之中国无论在...

阅读全文>>
2015年03月31日 15:49

首届中研院院士为何缺了钱穆?

首届中研院院士为何缺了钱穆?

首届中研院院士为何缺了钱穆?

 

傅国涌

 

1948620,在美国养病的傅斯年给胡适写信,“话说天下大乱,还要选举院士,去年我就说,这事问题甚多,弄不好,可把中央研究院弄垮台。大家不听,今天只有竭力办得他公正、像样,不太集中,以免为祸好了。” 此前327,中研院评议会已在南京先后五次投票选出了八十一位院士,因政见而为国民党当局所不悦的郭沫若、马寅初也在其中。后世对此颇有好评,也可见这次院士评...

阅读全文>>
2015年03月20日 15:39

珍视低调理想主义遗产

珍视低调理想主义遗产

珍视低调理想主义遗产

 

傅国涌

 

王人驹是谁?即使在其家乡温州也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了。他生于1901年,殁于1951年,没有显赫功业,也无煌煌大作,并不是什么时代浪尖上的人物,但他有生之年大部分的时光都耗费在教育领域,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抱持低调的理想主义,温和,节制,持续地为国族、乡邦的教育尽力。他并无反对高调的理想主义之举,只是他的行事为人都与那种激烈、猛进的气质无关。他从小接受新式教育,1917年...

阅读全文>>